JBN2010A旋转粘度计

JBN2010A旋转粘度计是根据上海市企业标准《JS-XZ型旋转式粘度计》规定的技术要求设计和制造的,它可广泛应用于对油脂、油漆、塑料、食品、药物、胶粘剂等各种流体粘度的测量。

详细说明

一、概述

JBN2010A旋转粘度计是根据上海市企业标准《JS-XZ型旋转式粘度计》规定的技术要求设计和制造的,它可广泛应用于对油脂、油漆、塑料、食品、药物、胶粘剂等各种流体粘度的测量。

 

二、主要技术指标及参数

粘度测量范围:10-2000000  mPa·S 

选配0号转子,测量下限可到1 mPa·S

粘度测量精度:±3%(满量程)

粘度测量重现性:±0.5%(满量程)

粘度分辨率:1 mPa·S (用0号转子,分辨率为0.1 mPa·S)

标配转子规格:1、2、3、4号四种转子(0号转子选购件)

转速:6、12、30、60转/分四档

0.3、0.6、1.5、3、6、12、30、60转/分八档

温度测量范围:0~99℃(选配半导体温度探头)

温度测量精度:±0.5℃

温度分辨率: 0.1℃

外形尺寸:95*130*155(不包括底盘)

净重:2kg(不包括底盘)

电脑软件:免费赠送

 

软件功能:实时记录数据

          粘度、温度曲线

          历史数据

          报表储存

          Excel历史数据报表下载、可打印

(一)仪器结构

 

1、结构原理

结构原理图见图 1 所示。

                    图 1

⑴ 步进电机以稳定的转速旋转,连接刻度圆盘,再通过游丝和转轴带动转子旋转。如果转子未受到液体的阻力,则游丝、指针与刻度盘同速旋转,指针在刻度圆盘上指出的读数为“0”。而当转子受到液体的粘滞阻力,则游丝产生扭矩,与粘滞阻力抗衡,最后达到平衡,这时与游丝连接的指针在刻度圆盘上指示一定的读数(即游丝的扭转角)。将读数乘上特定的系数即得到液体的粘度(mpa·s)。

⑵ 利用电机系统及电子器件进行变速,由专用旋转旋钮操作,分四档转速,可以根据测定需要选择。

⑶ 按仪器不同规格附有 1 至 4 号四种转子,可根据被测液体粘度的高低随同转速配合使用。

 ⑷ 为使读数精确,仪器装有指针固定控制装置(指针控制杆)。当转速较快时(60 转/分),无法在旋转时读数,这时可以按下指针控制杆,使指针固定下来,便于读取准确的读数。

 ⑸ 保护架是为了稳定测量和保护转子而专门设计的。使用保护架进行测量能取得较稳定的测量结果。

 ⑹ 整套仪器配有固定支架和升降机构,一般在实验室中进行小量和定温测定时应固定使用。另外,仪器也可以脱离固定支架和升降机构手提使用。

 

2、整体结构

 

1、从包装箱中取出存放箱、固定支架和升降立柱等。

2、将升降立柱旋入固定支架后部的螺孔中,交将立柱上的齿形面面向支架正后方,用扳头将六角螺母拧紧,防止立柱转动。

3、转动升降夹头旋钮,检查升降夹头的灵活性和自锁性,发现过松或过紧现象可用十字或一字螺丝刀调整长降后部的夹头紧松螺钉,使之能上下升降,偏紧为宜,以防装上粘度计后产生自动坠落情况。

4、打开存放箱,取出粘度计,把粘度计装在升降夹头上,把手柄固定螺钉拧紧,拿下指针控制杆上的橡皮筋,旋松仪器下端转轴保护帽上的螺钉,取下保护帽。

5、调节水平调节螺钉,保持仪器水平。

6、以上准备工作完成后,接上电源。

 

 四、操作使用

 

1、准备被测液体,置于直径不小于 70mm 的烧杯或直筒形容器中,准确地控制被测液体的温度。

2、将保护框架装在仪器上(向右旋入装上,向左旋出卸下)。

3、将选配好的转子旋入连接螺杆(向左旋入装上,向右旋出卸下)。旋转升降钮,使仪器缓慢地下慢,转子逐渐浸入被测液体中,直至转子液面标志与液面平行为止。调整仪器水平,开启电机开关,转动变速旋钮,使所需转速向上,对准速度指示点,转子在液体中旋转。经过多次旋转,一般为(20-30)s,或按规定时间,待指针趋于稳定可进行读数。按下指针控制杆,使读数固定下来,待指针转至读数窗口时关闭电机(注意:1、不得用力过猛。2、转速慢时可不利用控制杆,直接读数)。此时指针停在读数窗内,可继续按住指针控制杆,反复开启和关闭电机,经几次练习即能熟练掌握,使指针停于读数窗内,读取数据。

4、当指针所指的数值过高或过低时,可变换转子和转速,务使读数在刻度30~90 之间为佳。

5、量程、系数、转子及转速的选择:

(1)先大约估计被测液体的粘度范围,然后根据量程表选择适当的转子和转速。如测定约 3000 mPa·s 左右的液体时可选用下列配合:2 号转子、6 转/分或 3 号转子、30 转/分。

(2)当估计不出被测液体的大致粘度时,应先设定为较高的粘度,试用从小体积到大体积的转子和由慢到快的转速。原则是高粘度的液体选用小体积的转子和慢的转速,低粘度的液体选用大体积的转子和快的转速。

(3)系数:测定时指针在刻度盘上指示的读数必须乘上系数表上的特定系数才为测得的动力粘度(mPa·s)。式中:η——动力粘度;K——系数表上的特定系数;α——指针所指度数(偏转角度)。

(4)频率误差的修正:当使用电源频率不准时,可按下列公式修正。实际粘度=指示粘度·(名义频率/实际频率)。

(5)常用粘度单位换算:

《常用动力粘度单位换算》:

1 厘泊(1cP)=1 毫帕斯卡·秒(1mPa·s)

100 厘泊(100cP)=1 泊(1P)

1000 毫帕斯卡·秒(1000mPa·s)=1 帕斯卡·秒(1Pa·s)

《动力粘度与运动粘度的换算》:η=ν·ρ 式中:η——试样动力粘度(mPa·s);ν——试样运动粘度(mm2/s);

 

(6)量程表

五、注意事项

 

1、本仪器适用于常温环境下使用。

2、仪器必须在指定频率和电压允差范围内测定,否则会影响测量精度。

3、尽可能利用支架固定仪器使用,如手持操作应保持仪器稳定和水平。

4、装卸转子时应小心操作,装拆时应将连接螺杆微微抬起进行操作,不要用力过大,不要使转子横向受力,以免转子弯曲。

 5、装上转子后不得将仪器侧放或倒放。

 6、一定不要在电机运转时变换转速。

 7、连接螺杆和转子连接端面及螺纹处应保持清洁,否则将影响转子的正确连接及转动时的稳定性。

 8、仪器升降时应用手托住仪器,防止仪器自动坠落。

 9、每次使用完毕应及时清洗转子(不得在仪器上进行转子清洗),清洁后要妥善安放。

 10、不得随意拆动调整仪器零件,不要自行加注润滑油。

 11、仪器搬动和运输时应用橡皮筋将指针控制杆圈住,并入黄色包装圈托起连接螺杆,然后用螺钉拧紧。

 12、悬浊液、乳浊液、高聚物及其它高清度液体中很多都是“非牛顿液体”, 其表面粘度随切变速度和时间变化而变化,故在不同的转子、转速和时间下测定 其结果不一致是属正常情况,故本仪器对于非牛顿液体测得的粘度值只能作为参 考值(一般非牛顿液体的测量应按其测量要求中规定的转子、转速和持续时间来 进行,或固定测量的条件、环境,进行对比测量来验证其粘度是否合格)。

 13、做到下列各点能测得较精确的数值:

    ⑴ 精确地控制被测液体的温度。注:需要时可选购外循环恒温水浴和配套的专用双层试样杯。

    ⑵ 将转子以足够长的时间浸于被测液体同时进行恒温,使其能和被测液体温度一致。

    ⑶ 保证液体的均匀性。

    ⑷ 测定时尽可能将转子置于容器中心。

    ⑸ 防止转子浸入液体时有气泡附粘于转子下面。

    ⑹ 变换转子或转速使刻度盘上的读数偏高些。

    ⑺ 使用保护框架进行测定。

    ⑻ 保证转子的清洁。

    ⑼ 电源频率不准时按修正公式修正。

    ⑽ 严格控制使用操作规则进行操作。

14、开机后指针不动,请注意检查一下指针控制杆(原用橡皮筋圈住)是否松开,如果未松开请松开后轻巧=轻按动几下看指针是否有上下的动作,如有,则指针能正常工作。

15、仪器在出厂前已经将游丝调整好,因此开机后只要仪器正常运转指针一般都在零位。如果发现指针不在零位,则先检查一下仪器水平是否调整好,若水平未调整好,指针会偏离零位,应先调整好仪器的水平后再观察指针是否指在零位。

 注意:仪器零位不在“1”的位置,而在两黑色三角区为“0”,千万不能搞错!

 

特别提醒:本仪器由变速箱、指针游丝、玛瑙轴承等组成,属于精密仪器,因此,用户在安装、试验时须认真仔细,轻拿轻放,按要求正确操作;一般情况下,不得随意拆卸与调整零部件。如果发现由于运输原因造成仪器损坏、指针掉落(或游丝振乱)、外壳破损等问题,请即与本公司销售部或维修部联系。

 警告:仪器发生故障时应立即切断电源,请专业人员检修并排除故障后方可继续使用,防止发生意外!

 

 六、仪器成套和技术文件

1、仪器成套

序号

单位

数量

 

 

 

 

1

“JBN2010A在线旋转粘度计”主机

1

 

 

 

 

2

1 号~4 号转子、转子保护架

各 1

 

 

 

 

3

保护套(已装,开机前务必先卸下)

1

 

 

 

 

 

4

立柱

 

1

 

 

 

 

5

底脚(带 2 只调节螺钉)

1

 

 

 

 

 

特别提醒:本仪器由变速箱、指针游丝、玛瑙轴承等组成,属于精密仪器,因此,用户在安装、试验时须认真仔细,轻拿轻放,按要求正确操作;一般情况下,不得随意拆卸与调整零部件。如果发现由于运输原因造成仪器损坏、指针掉落(或游丝振乱)、外壳破损等问题,请即与本公司销售部或维修部联系。

 警告:仪器发生故障时应立即切断电源,请专业人员检修并排除故障后方可继续使用,防止发生意外!